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从“四个一”的角度系统阐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展现新作为”,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邀请南京大学华智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黄贤金,南京晓庄学院原党委书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事王国聘展开对话。
记者:如何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四个一”的重大意义?
黄贤金: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一”的重要论述,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总揽性、系统性、全面性概括,对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这一论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必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其是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协同自然中体现人类智慧,满足发展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目标就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供给的矛盾,为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哪些关系?
王国聘: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当代需要与永续发展、美丽中国建设与全球生态安全,这些都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协调和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关键是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不仅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且也是自然资本。通过发展基于生态保护的环境保护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充分利用自然资本来生产财富,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环境成为未来生态经济增长的资源。
经济和环境应是良性的、互动的、统一的关系,但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上,知易行难。这就要求人们算清“大账”,彻底改变 “唯增长速度”和“唯GDP”的发展观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再转移”的旧思路,走出新时代“减污染、重治理、促转型”的新路径。
记者:江苏经济总量大,产业、城镇、人口高度密集,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更加特殊。江苏如何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黄贤金: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早,在循环经济、生态省建设、河长制、排污权交易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有许多创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受制于江苏省情,仍然存在生态空间有限性与转型发展过程性的矛盾、人民福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关联性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矛盾、生态资源资本性与管理调控行政性矛盾等深层次问题。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更需要以“四个一”为指导,通过全面深化污染治理攻关,挖掘生态空间潜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通过全面探索推行资源环境产权市场机制,创新政策法规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态产品的更多需求;通过引入自然资本考核机制,探索生态保护新机制,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秀美江苏。
王国聘:生态优先就是要守住生态红线,保护好江苏的森林、湿地、河流和湖泊,为我们和子孙后代守护好家园。首先,江苏要利用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鼓励绿色金融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江苏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下决心淘汰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法律、行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通过优化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效率,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和个人,一定要依法严格惩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位领导的工作考核中。( 杨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