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无证|方寸间显功力 细微处见真章
为了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生态环境部全面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和2020年发证登记工作,提出“摸、排、分、清”四项工作任务,其中“排查无证”是工作任务中的关键一环。“排查无证”就是对“摸清底数”阶段形成的全国固定污染源300余万家排污单位基础信息清单,剔除已发证排污单位,并按照2020年之前发证登记、2020年发证登记、非固定源分类,及重点管理、简化管理、登记管理一一梳理分级。
回顾“排查无证”期间各地工作经验中诸多的工作亮点,是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发证登记工作中宝贵经验。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准小节抓好细节,保证分类准确性,才能有效推动实现后续的“整改清零”。
谦虚好学,研读名录“铸金身”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一直是生态环保铁军的优良习惯。“排查无证”工作涉及《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108个行业类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49个大类、212个中类、706个小类)和4个通用工序,要把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清单中的每个排污单位与行业分类及管理类别一一对应,既要对各排污单位产品、工艺进行梳理,又要对名录理解吃透,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一直在主动探讨学习,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宣贯培训,为快速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山东省枣庄市以录音形式分行业讲解排查无证情形判定与注意事项,把名录分为7部分,将每个三位行业代码下的各个四位行业代码如何分类进行讲解,上下联动同步学、全员学习共进步。
山东省聊城市编制《清单使用及工作要求说明》,以图文解读的方式,明确不同情形企业在排查无证环节中的操作流程,列举错误原因及解决方法,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拓宽思路,激活上下“一盘棋”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和疫情防控的三重挑战,如何力保各阶段节奏不变?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所有能调度人员的积极性,借力出招,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各类企业调查积累的情况和环境执法人员对辖区企业的摸排了解。
辽宁省大连市充分发挥属地“环境监察网格员—乡镇街道环保助理—农村社区环保员”的积极性,全方位、多部门协同推进排查无证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针对全市中小企业量多面广的特点,联合全市103个乡镇政府,成立清理整顿工作推进包干组,分门别类进行分组指导,在开展“排查无证”的同时指导排污单位开展发证填报和登记工作。
山东省日照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执法“局队合一”的改革优势,将排污许可管理与环境执法无缝衔接、有机结合,每个区县环境执法大队环境执法人员负责对所在乡镇辖区内企业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积极调度乡镇政府、园区管委工作积极性,通过部门数据共享等途径开展核实,极大提高了排查无证阶段工作效率。
精益求精,抓住细节“保精准”
“固定污染源基础信息清单”中的排污单位数据中,有少部分存在行业类别填报错误、生产工艺和产品信息缺失、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问题,给管理类别判定增加了不少难度。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各地市不惧庞大工作量,精益求精、严抓细节,通过无人机勘察、平台比对、现场核查等多种方法,确保不遗漏、不出错。
海南省乐东县、白沙县针对联系不到的排污单位,采取无人机实地勘察的方式核实其生产设备设施等情况,准确确定分类情形。
山东省泰安市根据产品原辅料信息、产品信息等原始资料,结合环评比对、电话核实等手段,逐一核对排污单位行业代码等关键信息,确保分类准确。
上海市技术支撑队伍通过信息比对排查出300多家改过名称的持证单位,并逐一完成人工匹配,确保“无证排查”工作高效准确。
山东省潍坊市确定了“全市统领,县区比对,下沉镇街”的工作策略,市生态环境局利用平台比对排查,县区利用“二污普”基础材料初步分类比对,镇街利用网格员进行现场核实,通过各级协同配合,切实保证排查无证环节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用好载体,发现问题“补短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加快排查无证工作进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主动担当作为,查找短板解决平台问题。一是派出信息中心技术骨干协助解决信息平台管理端和企业端首页打不开、无法登录账号等问题;二是协调区电信公司对全区14个地市和全区122个区(县)的环保专线提速保障,其中14个地市由原来的10M提速到20M,区(县)由原来的4M提速到10M,大大缓解了系统登录上传的压力。
在“排查无证”工作过程中,许多省市领导予以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优化方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率先完成排查无证工作,为后续分类处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清理整顿数据多,多管齐下行举措,确保企业全囊括,分类排查不出错”,“排查无证”工作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会持续推进排污许可相关工作,成为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