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坝泄洪,生态环保铁军出击!
安徽阜阳王家坝,是淮河上中游的分界点,建在这里的王家坝闸,是淮河防汛抗洪的重中之重。
7月20日上午8点32分,王家坝闸开闸泄洪。顷刻间,滔滔浊浪从13个孔中倾泻而下,瞬间吞没蒙洼蓄洪区内百里沃野。
在此之前的7月19日晚至20日凌晨,蒙洼蓄洪区4个乡镇的群众连夜撤离。在转移物资过程中,阜阳市阜南县生态环境分局成立由10名党员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在蒙洼泄洪区奋战12个小时,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
“抢”出来的机会:“不会游泳的把名额让给我”
刘颖是阜南县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汛期来临,她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应急值守。
7月19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刘颖接到了县直工委的紧急通知:王家坝可能要泄洪,县委决定组织党员突击队执行任务,号召各单位积极报名。
“信息队全体报名。”“我代表大队表态,所有队员随时听用。”“我报名,我请战”……瞬间“刷屏”的报名信息,让刘颖有点“难以招架”。
“10分钟不到,名额就被‘抢完了’。”刘颖说。
“不会游泳的,自动退出,我顶上。”张思思看到群里的信息时名额已满,在工作群发出这样的消息。但热情高涨的同事,显然没有答应张思思的要求。
“通知下午5点在单位集合,所以我也去了。”在上车的时候,张思思凭借着自己的“大体格”,把另一名“瘦小”的同事硬挤了下来。“我就生长在蒙洼泄洪区,这个时候一定要上。”
另一名突击队队员郑永林的机会,也是自己争取来的。“我曾经在厦门服役,游泳、救援都有经验。”看到群里的通知,郑永林第一时间给局领导打电话请战。
12小时的奋战:“相比蓄洪区的群众,我们做得微不足道”
晚7点40分,10名突击队员到达了他们真正的“战场”——老观乡康湖村。
“第一项任务是在堤坝上安全巡查,确保堤坝不出现险情。”张思思回忆说。
后面接到紧急通知,明确了王家坝要开闸放水,必须在凌晨3点前帮助群众完成转移。
“前期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没有转移出来的群众已经比较少了,但有些物资还没有转移,这些可能关系着一家人的生计。”张思思说。
两吨左右的小麦,就是一个70多岁老人的生活来源。在走访和巡查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这户人家的儿女均在外务工,虽然自己已经转移了生活用品,但他舍不得这些小麦。
马上行动!没有工具,队员们只能把小麦一袋袋抬到路上。台阶有一两米高,一个人在上面拽,下面的人再往上托。
高差二三十米的斜坡,队员们已经记不清来来回回运送了多少趟。“大概有六七十袋吧。干完活,老人特别激动,马上要落泪的感觉。”张思思说,这也是队员们充满干劲儿的原因。
7月20日早上6点左右,突击队基本完成了所有抢险任务。两个小时之后,王家坝正式开闸放水。而此时,队员们已经在这个特殊的战场奋战了约12个小时。
稍作休息,队员们踏上了返程的道路,继续为汛期的环境安全保障默默付出。
采访结束,张思思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话:接受采访既忐忑又激动,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本身就是绵薄之力,也是应尽之责,理应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和最危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