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 宋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两山论”的转化路径是什么,有哪些?一些地区也在开展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宋鑫调研中发现,虽然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但实践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
多数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缺乏可行的市场化手段
生态产品包括供给服务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相对于部分被纳入到商品市场体系中的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调节服务由于其纯公共物品的特性,在价值实现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手段。而恰恰是调节服务在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大。
目前调节服务的价值实现途径主要为政府购买,即生态补偿。而纵向的生态补偿多针对生态产品的生产成本予以补偿,对生态产品增值方面体现不多,金额偏低。横向的生态补偿目前在新安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等地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但多数地区省际间、乃至市际间横向生态补偿工作仍面临重重困难。虚拟市场交易中“碳汇交易”机制较为成熟,但目前碳市场的整体流动性较差,碳汇的需求量并不大。
缺乏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保护的辩证认识
一方面,个别地区和企业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急功近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区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政策在制订或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对于一些影响有限、可持续的生态产品生产和生态产业发展方式未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重视。
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价值测算方法
目前,“生态产品”的具体范围是什么,哪些途径属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如对于农牧产品是否属于生态产品,不同的政策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此同时,相关生态产品价值测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未形成各方认可的统一标准,且由于数值较大常常难以真正用于实操层面。
土地资源短缺制约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乡村是生态产品产出的重要区域,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加工,推动一二三产结合是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乡村异地搬迁和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通常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用于城市建设用地。该方式虽然有着较好的扶贫意义,但使得乡村建设用地同样紧缺,影响了一二三产的有效结合。点状供地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实施细则。
宋鑫认为,建立市场化、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两会期间,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提案。
提案指出,一是建立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借鉴湿地银行、水基金等生态环境服务付费国际经验,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吸引环保企业参与其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的有效衔接。鼓励渠道和平台建设,有效链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融支持,提高企业和地方政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相关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政策实施细则,一方面避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鼓励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体系,供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参考。
三是制订完善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标准规范。明确生态产品,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评价标准。推动生态产业相关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参考借鉴国内外生态资产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法体系,结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自身特点,基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实际需要,研究提出可被各方认可的,可操作性强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指南。
四是发挥好自然资本的作用,完善点状供地相关政策。鼓励贫困地区村民以自然资源产权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来。同时,在现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点状供地政策实施细则。